“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是毛泽东主席鼓舞中国留学生的殷殷寄语,赞扬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的留学少年已然白发苍苍,主席语录仍声声在耳。
“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这是邓小平同志鼓励青少年争做四有新人的殷殷嘱托,弹指一挥四十载,曾经的小朋友已然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讲话中对新时代青年的深情寄语,三个“不负”,是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无论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理想抱负和价值取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青年逐梦奋斗的加油呐喊尤为响亮。
回望建党百年风云,青春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青年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有志青年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1915年,陈独秀先生创办了《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树起了“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成为引领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旗帜。历史的风尘褪去。一些光辉的名字重新露出年轻的面孔。2年后,24岁的胡适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3年后,29岁的李大钊写下了《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同年,37岁的鲁迅从精神苦闷中走出来,写下了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
1921年,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1960年,25岁的王富洲和屈银华。首次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登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极限突破;同年,32岁的杨贵带领10万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勇气和壮志,开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开凿红旗渠;也是那一年,37岁的“铁人”王进喜在玉门油田的会战上,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20世纪90年代,28岁的马化腾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OICQ,短时间内注册人数破万人;31岁的马云在美国认识了互联网这个新事物,为后来阿里巴巴的创建埋下伏笔;33岁的俞敏洪刚刚走过创办新东方后的2年,学生规模已发展到一万五千人;39岁的黄怒波则从官场“下海”,创办中坤投资集团。
时间的流逝里,每一代青年都曾有过不同的梦想。毛泽东那一代人,胸怀的是救亡图存的理想;杨贵那一代人,投入的是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建设事业;马化腾这一代人,则敏锐地捕捉在时代洪流中弄潮的机会。共同的是,他们都曾是青年,每一代人有不同的考验,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在困难的时候,不曾失去过勇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曾停下过脚步。其所守望的,是一份历史的重托;心底存留的,是一份家国情怀。
2019年岁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正是由于一个个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的“打工人”,才最终汇集成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甚至国家的大步前进。
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三号安全返回地球,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个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实验;我国基建狂魔的称号离不开建筑工作者风散露宿的作业;农业的持续丰收离不开农民和农业科技者孜孜不倦的努力;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升国旗奏国歌更是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
逐步觉醒的年轻“打工人”,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风雨磨砺。在一个个早出晚归的奋斗中,不断练就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自己谋前程,为家人谋幸福,为社会献力量,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